近日,多家奶粉企業(yè)相繼發(fā)布2023年度業(yè)績報告。
藍鯨財經記者注意到,面對出生率下滑、人口紅利衰退,“嬰配粉市場的日子”并不太好過。飛鶴、澳優(yōu)等頭部企業(yè)在去年出現業(yè)績下滑或承壓情況。

此外,新國標落地后,行業(yè)加速洗牌,國內母嬰市場進入了一輪深度調整期。不少企業(yè)將觸角伸進成人奶粉、特殊配方奶粉等其他賽道,試圖培育第二增長曲線。
萎縮的嬰配粉生意
客觀上,嬰配粉市場規(guī)模正在向存量方向發(fā)展。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23 年,嬰幼兒奶粉市場規(guī)模為1572億元,同比下滑4%。較最高峰的2021年下降8.8%。
在此背景下,不少嬰配粉品牌受到較大影響,2023年有不少上市企業(yè)籠罩在業(yè)績低迷的陰影中。
飛鶴雖始終穩(wěn)坐“國產奶粉一哥”的寶座,也難免受到市場下行的影響。財報顯示,2023年飛鶴實現營收195.32億元,歸母凈利潤33.9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8.35%和31.40%。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飛鶴曾定下2023年達到350億元的銷售目標,可最終完成率卻不足56%。
從營收構成來看,占飛鶴總營收超過九成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板塊,2023年實現營收178.77億元,同比下降10.3%;毛利潤124.11億元,同比下降9.5%,直接拖累了公司總體盈利水平。
再例如澳優(yōu),雖有“伊利系”老兵張占強掌舵,業(yè)績仍舊慘淡。去年實現營收73.82億元,同比下滑5.30%;歸母凈利潤1.74億元,同比下滑19.46%,創(chuàng)近八年來新低。
具體來看,自家配方奶粉作為澳優(yōu)的主營業(yè)務板塊,去年亦表現拉胯。其中,牛奶粉業(yè)務表現承壓,全年收入25.62億元,同比下降12%;羊奶粉全年收入32.83億元,同比減少8.6%。
哪怕是乳業(yè)巨頭蒙牛,也無法挽回奶粉業(yè)績下降的頹勢。近5年,其奶粉業(yè)務連年下降,由2019年的78.70億元,降至2023年的38.02億元。
新國標落地加速洗牌
去年2月,被稱作國內嬰配粉史上最嚴標準的新國標正式實施,對嬰配粉生產研發(fā)能力、配方科學性等方面提出了更嚴格的標準。母嬰行業(yè)加速調整,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22年銷售額前五的品牌為飛鶴、伊利、雀巢、達能、君樂寶,分別占比17.5%、12.3%、10.7%、10.3%、6.4%,市占率達到57.2%。另據國泰君安研報,國內奶粉行業(yè)前三合計占有的市場份額有望提升至長期的60%至70%。
從當下母嬰渠道的整合大潮也能夠看出這一點。
過去一年,孩子王(301078)收購了樂友國際,另一家母嬰連鎖公司愛嬰室(603214)則收購貝貝熊。具體來看,孩子王主要在南方市場,樂友國際主要在北方市場,收購樂友國際,對孩子王來說是南方和北方區(qū)域覆蓋版圖互補。愛嬰室收購貝貝熊也是類似的邏輯。后者誕生于長沙,門店覆蓋湖南、湖北、江蘇、江西、四川等區(qū)域,通過收購愛嬰室則可以快速滲透三四線城市。
雖然按照尼爾森IQ的劃分方式,中國母嬰市場渠道被分為母嬰渠道、電商和商超,其中母嬰渠道的銷售額占整體銷售額的比例近七成。但藍鯨財經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內母嬰渠道的日子卻過得相當艱難。
一位朝陽區(qū)母嬰店店員告訴藍鯨財經記者,2020年以來,生意就一直在下滑。到了去年,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基本看不到什么孕婦, 旺季時期的銷售額也只能和疫情前的平時水平相當。
在她看來,母嬰店的生意主要靠消費者到店消費,現在的消費者習慣比價,而網購的價格有時候比門店價格要低。
“我們很多品牌都是廠家直供,廠家有時候會送一些禮品,比如買一箱奶粉,送一個玩具。但價格不一定比電商平臺低,他們的補貼、活動太多了?!痹摰陠T補充道。
而在集中化之下的另一個側面是,中小門店和中小品牌加速淘汰。據行業(yè)內部預測,鼎盛時期國內約有母嬰店30萬家左右。但據乳業(yè)高級分析師宋亮估算,過去四年母嬰店累計關店數超過15萬家。
民生證券研報顯示,近兩年缺乏競爭力的尾部母嬰店加速出清,兼具資金、運營經驗、市場影響力的大型母嬰專賣店加速發(fā)展,母嬰零售連鎖化率持續(xù)提升,行業(yè)格局有望優(yōu)化。
宋亮認為,嬰配粉市場格局變化明顯,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落后產能正被逐步淘汰,新的供求關系和銷售渠道正在形成。
破局新思路
存量市場,意味著競爭將愈加激烈、馬太效應將持續(xù)凸顯、奶粉企業(yè)們亟需新的增長曲線去撐新門面和講新故事。如伴隨新國標實施,快速推出新產品、并持續(xù)加碼高端市場;再如有機奶粉、特殊配方奶粉等細分賽道孵化,戰(zhàn)場延至兒童奶粉、老年奶粉等全生命周期。
伴隨著社會老齡化及年輕人群對健康觀念的加重,成人奶粉的潛在用戶與受眾群體或將再一次增長,成人奶粉成為各大品牌共同的選擇。
國家統(tǒng)計局及衛(wèi)生健康委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則達到2.67億,占總人口的18.9%。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
部分企業(yè)甚至還深入到了細分領域。伊利推出接連推出具有助眠功效型的“伊利欣活悠享膳底配方奶粉”、順應大健康趨勢的“伊利輕慕紅參煥活奶粉”。
伊利表示,公司將持續(xù)錨定在血糖、血脂、骨骼健康、免疫力、睡眠、消化以及美容等消費人群需求特別顯著的賽道上,引領功能性產品的創(chuàng)新,持續(xù)擴大領先優(yōu)勢。
根據天貓國際數據顯示,近三年成年奶粉新增入駐品牌20多家。截至2023年初,入駐品牌數量突破100家,在售商品突破2500余種。其中,伊利、蒙牛、飛鶴、澳優(yōu)、雅培、君樂寶、光明、認養(yǎng)一頭牛等國內外知名乳業(yè)品牌無一掉隊。
由此可見,可能產生的市場擁擠和同質化競爭,不可避免。此外,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講,嬰配粉是“剛需”,具有“不可替代性”;成人奶粉屬于“非剛需”,尤其是作為基礎營養(yǎng)補充劑來說,具有極大的“可替代性”,奶粉企業(yè)仍急需新故事來證明自身前景。
在布局成人奶粉的同時,綜合類的乳制品企業(yè)還利用已有的奶源、渠道等優(yōu)勢,將產業(yè)伸向更多非奶粉業(yè)務單元。
2023年6月,伊利旗下伊刻活泉推出一款火山天然礦泉水現泡茶,入局茶飲;7月,飛鶴旗下茁然品牌的嚼奶粉乳酪官宣上市;11月,蒙牛上線“一口樂趣”高鈣餅干,布局烘焙賽道。
乳企布局新茶飲賽道亦是一個重要趨勢。去年11月,君樂寶斥資戰(zhàn)略入股茉酸奶,雙方還將在乳制品原料供應、新品研發(fā)等領域開展深度協(xié)作。此前,東北乳企完達山開設“乳此新鮮”奶茶店,計劃未來五年在全國開設2000家門店。
過去十幾年間,中國本土奶粉行業(yè)經歷了多次市場周期性波動,行業(yè)經歷過激烈洗牌。而品牌穿越周期、韌性增長的抓手主要有兩者,一是催生出新需求、新市場;另一種是“自我進化”,用新產品、新技術搶占已有的市場進而逆襲蛻變。
嬰配粉行業(yè)正在步入下一輪競賽,奶粉市場調整仍在繼續(xù)。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