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的生豬養(yǎng)殖業(yè)已開始將母豬生產性能的目標設定到每頭母豬每年生產30頭斷奶仔豬。如此高的生產目標盡管存在很大難度,但在很多國家已經(jīng)實現(xiàn)。要達到此目標應從年產窩數(shù)和平均斷奶仔豬數(shù)這兩個最具繁殖潛力的指標入手。首先關注活產仔數(shù)、繁殖年齡和胎次結構;其次,在保證高活產仔數(shù)的同時要降低斷奶前死亡率。此外,獲取較高的斷奶仔豬數(shù)也需要盡量減少斷奶到發(fā)情的非生產天數(shù)和重復配種率。本文基于以上因素探討如何實現(xiàn)母豬每年生產30頭斷奶仔豬。
一、歐美發(fā)達國家母豬現(xiàn)有生產水平
母豬的生產能力從10-12頭提高到20-22頭,比三十年前提高了一倍左右。
二、母豬年產仔豬數(shù)突破30頭的繁殖理論基礎
集約化生產中,母豬年產仔豬數(shù)由配種率、產仔率、非生產天數(shù)、活產仔數(shù)和斷奶成活率等因素決定。年產胎數(shù)和斷奶仔豬數(shù)是母豬年產仔豬數(shù)的決定因素,其中斷奶仔豬數(shù)的影響尤為突出,而70%的斷奶仔豬數(shù)由活產仔豬數(shù)決定,其余的30%則受斷奶前死亡率的影響。母豬年產胎次主要受非生產天數(shù)影響,增加非生產天數(shù)會減少母豬年產窩數(shù),從而導致年產仔豬數(shù)的減少;泌乳期長短對年產胎次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1.胎次
胎次一下母豬繁殖性能,其原因較為復雜,可能與母體體況及代謝有關。Koketsu研究發(fā)現(xiàn),與3-7胎母豬相比,1-2胎和8-10胎母豬的繁殖性能較差。因此,過早淘汰母豬對畜群最佳胎次結構存在負面影響,且該負面效應會因后備母豬管理不當而進一步惡化。高不孕率是過早淘汰母豬的重要原因,可使后備母豬提前進入繁殖豬群,從而導致年產仔豬數(shù)嚴重降低。若豬群年淘汰率超過50%,那么防止過早淘汰則可成為促進豬群繁殖效率的一個有效措施。后備母豬的淘汰大部分是因為繁殖障礙,另有10%是因為斷奶后不孕,20%是因為分娩后不能恢復。而超過40%的淘汰母豬會返情,35%不發(fā)情,且這種情況常見于有繁殖障礙的母豬。淘汰母豬其它原因還包括體況差、肢體不良和分娩困難等。而能夠改善以上任何繁殖問題的方法都有助于穩(wěn)定最佳豬群胎次結構。
表2 影響母豬年產仔豬數(shù)的相關因素
2.非生產天數(shù)(NPD)
年產仔豬數(shù)(PSY)與母豬的非生產天數(shù)存在相關性。Peter報道:產仔率低于85%時母豬不能達到30頭斷奶仔豬;但產仔率接近90%,NPD即成為實現(xiàn)30頭斷奶仔豬的關鍵因素。NPD是指斷奶至發(fā)情的時間,發(fā)情間隔過長是淘汰母豬重要原因。。Jensen報道,斷奶后21天未有發(fā)情表現(xiàn)的母豬、交配后反復返情的母豬和流產后連續(xù)兩次不能繁殖的母豬都需淘汰。進入生產后的母豬其發(fā)情間隔由胎次決定,而后母豬較早進入發(fā)情期能優(yōu)先達到繁殖目標。初產母豬、夏季斷奶的母豬以及泌乳期較短的母豬均會延遲NPD。另外,斷奶時母豬體況不佳、哺乳期肌肉和脂肪大量減少一件件缺乏足夠的公豬接觸均對NPD有負面影響。有效確定母豬第一次發(fā)情時間的NPD最小化的前提條件,若第一次發(fā)情未檢出,會增加20天的NPD。Miller報道,超聲檢測可用于診斷受孕24天的母豬,妊娠失敗的母豬大多情況下將增加60-80天的NPD,因此可結合超聲檢測減少母豬的NPD。
3.斷奶前死亡率
美國養(yǎng)殖企業(yè)報道,大部分仔豬斷奶前死亡率為9%,極少部分為6%-7%;而在丹麥母豬生產體系中,仔豬斷奶前死亡率平均為8-10%。造成這一數(shù)值差異的原因可能是仔豬死產、發(fā)病率以及出生數(shù)增加。在斷奶前死亡的仔豬中,75%發(fā)生在1-3天,只有13%發(fā)生在4-7天,極少的部分發(fā)生在未來2-3周。其中,60%的死亡是由于仔豬活力較弱、體況較差。而給母豬注射催產素以刺激乳汁快速分泌,以及對體重較小的仔豬提前單獨飼喂或在3-10天時補充牛奶均可減少斷奶前死亡率。美國母豬生產體系則著重于提高活產仔豬數(shù),主要包括輔助仔豬尋找奶頭、控制加熱燈位置以確保仔豬供暖、保證母豬舒適以防其過度向上和向下的運動。部分養(yǎng)殖企業(yè)甚至建議對泌乳后期母豬注射催產素以刺激產奶,從而減少體況較弱仔豬斷奶前的死亡率。
三、剖析影響母豬年產30頭仔豬的因素
為了確定對年產30頭仔豬影響最為顯著的因素,特設置了如表3和表4的模型。表3顯示的是配種率、仔產率、非生產天數(shù)、活產仔數(shù)和斷奶前死亡率等相關因素增加5%所引起的年產仔豬數(shù)的變化。由表3可知,產仔總數(shù)和活產仔數(shù)對PSY有顯著性影響。但大部分情況下,產仔率對PSY的影響更為突出,產仔率變化僅為2.5%時,可提供PSY0.5頭以上;而增加5%可是PSY增加1.2頭;若同時提高活產仔數(shù)和產仔率各5%可使PSY增加近2頭。該表亦顯示出哺乳期長短對母豬生產性能的重要作用。延長哺乳期1天可以減少PSY0.2頭;而哺乳期增加9天(從平均21天增加至30天),PSY則增加1.8頭。至于斷奶前死亡率增加5%時,對PSY的影響不顯著(減少0.11頭);但斷奶前死亡率減少10%-20%,則可使PSY增加至0.3頭。非生產天數(shù)也是實現(xiàn)30PSY的重要條件,Steverink等報道:非生產天數(shù)由6天增加至7天,PSY減少0.8頭;若增加至8天則PSY減少1.6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延長NDP使母豬活產仔數(shù)降低,從而減少年產仔豬數(shù)。延長,發(fā)情間隔控制在4-6天對增加PSY有重要意義。
由表4可知,若要實現(xiàn)年產30頭仔豬,產活仔數(shù)應在13-14頭,產仔率應在85%-90%之間,斷奶前死亡率應控制在5%-10%。但各種因素的作用不同,其單獨作用于PSY的程度也不同。例如:若保存90%的產仔率不變,產活仔數(shù)由11頭增加至14頭可顯著增加PSY,而死亡率從10%減少至5%對PSY卻只有輕微影響。若斷奶前死亡率固定在8%,活產仔數(shù)和產仔率對PSY都有重要影響,詳見表4。
四、高產母豬的營養(yǎng)措施
1.后備母豬營養(yǎng)
后備母豬的培育目標是獲得體格健壯、性成熟與體成熟平衡發(fā)展并符合品種要求、能如期發(fā)情配種的種用母豬。發(fā)育狀況良好的后備母豬是日后能夠獲得高產仔數(shù)的重要保證。后備母豬生長期及初發(fā)情期前的營養(yǎng)對其后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壽命有重要影響。而能量對后備母豬有重要影響,生產中應嚴格限制能量的攝入。能量攝入過多,會影響其乳房的發(fā)育,導致過多的脂肪滲透進乳腺泡,限制了乳腺系統(tǒng)的血液循環(huán),引起乳房腫脹,最終影響泌乳量。后備母豬從61Kg開始適量限制能量的攝入量將不會影響其初發(fā)情期出現(xiàn)的時間;若61Kg前限飼,即使后期采用自由采食也會延緩初情期。適宜的蛋白質水平(16%)和能量水平(3300/kcal DE/kg)可降低后備母豬的體增重、體脂含量,提高窩產仔數(shù)。后備母豬初次配種時的體膘厚與其一生的繁殖性能呈正相關,一胎母豬理想的配種背膘厚度應在14-25mm。對發(fā)育不良、身材瘦小的后備母豬,在育成期內應提供中等蛋白質和高能量水平的日糧,才能改善其終生繁殖性能。后備母豬限飼進行到配種前10-14d時,應進行短期優(yōu)飼,把采食量提高50%-100%或采用自由采食。在配種前的兩周左右,應提高飼料能量水平,因為此階段后備母豬攝入的能量越多,其排卵數(shù)越多,可以增加窩產仔數(shù)。配種完成后,應立即限飼和降低日糧營養(yǎng)水平,否則會對胚胎成活率造成影響,從而影響窩產仔數(shù)。
2.妊娠母豬營養(yǎng)
母豬優(yōu)良基因的選育使得現(xiàn)代母豬比幾十年前有更多的窩產仔數(shù),并且后代個體具有更高的瘦肉率和生長速度。然而高生產性能卻使母豬面臨極大的代謝壓力,在能量攝入不足和母體組織動員能力受限的情況下,母豬要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來支持胎兒組織的生長和乳腺實質組織的發(fā)育是極為困難的。而母豬嚴重的代謝負擔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繁殖性能下降,甚至過早淘汰。
傳統(tǒng)的飼養(yǎng)程序一般采取的是防止妊娠期過肥。但是,這種飼養(yǎng)程序并不能精確的提供營養(yǎng)成分來滿足滿足的營養(yǎng)需要,尤其是妊娠晚期。由于母豬分娩的營養(yǎng)情況直接影響泌乳期的生產性能,體況肥胖的母豬分娩后采食量會降低,從而導致泌乳期體重損失增加。而母豬妊娠期嚴重的能量限飼也會對產后泌乳量以及斷奶重產生嚴重影響,同時也限制母豬對其他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從而無法為妊娠晚期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在整個妊娠期中,配制典型的玉米-豆粕日糧時,通??商峁?-11g的真回腸可消化賴氨酸。但近期的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晚期,傳統(tǒng)日糧提供的8-11g真回腸可消化賴氨酸明顯不能滿足母豬的需求,其真回腸可消化賴氨酸需要量應從6.8g/d增加為15.3g/d(圖2)。其原因是胎兒組織蛋白需要量從0.25g/d 增加為4.63g/d(圖3),乳腺組織蛋白需要量從0.41gg/d 增加為3.41g/d(圖4)。
圖2 母豬妊娠70天前、后真回腸可消化賴氨酸需要量
圖3 母豬妊娠期間胎兒組織蛋白需要量
(妊娠69天前胎兒蛋白增量為0.25g/d,妊娠69天后胎兒蛋白增量為4.63g/d)
圖4 母豬妊娠期間乳腺組織蛋白需要量
(妊娠79天前乳腺組織蛋白需要量為0.41g/d,妊娠79天后乳腺組織蛋白需要量為4.63g/d)
Kim研究顯示:以變異系數(shù)來表示體重變異程度時,每窩胎兒體重在妊娠45天變異系數(shù)比60天要小,這表明胎兒生長受阻主要發(fā)生在妊娠60天(圖5)。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母豬妊娠102天至112天時,胎兒體重從接近子宮角末端位點時呈線性減少(圖6),而妊娠第30天和60天時,胎兒體重和胎兒位置無相關關系。因此,母豬限制營養(yǎng)供應,增加了妊娠晚期胎兒體重的變異程度,表明了對妊娠晚期的母豬來說,當前的傳統(tǒng)營養(yǎng)對胎兒生長有負面影響。
圖5 妊娠不同階段胎兒體重變異情況(不同天數(shù)的體重變異程度用CV表示)
圖6 胎兒體重與胎兒位置的相關性
(1為前端:位置在子宮與輸卵管結合位點;7為后端:位置在子宮頸)
近年的研究還證實:妊娠后期分解的代謝增加進一步加劇了氧化應激的發(fā)生。與30天相比,妊娠110天血漿α-生育酚和類視黃醇分別降低了56%和57%。通過堿性單核細胞凝膠電泳來分析淋巴細胞DNA損傷的結果顯示:與妊娠30天相比,妊娠晚期的內源DNA損傷增加了125%。這些結果清晰地表明了由于DNA氧化應激的增加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使得母豬系統(tǒng)性抗氧化損傷顯著上升。而妊娠晚期母豬氧化損傷增加的狀況會對胎兒生長和健康以及出生后胎兒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
基于以上討論的研究結果,妊娠晚期的母豬飼養(yǎng)應保證充分的日糧氨基酸供給,從而保證胎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當前妊娠母豬日糧氨基酸需要的推薦量,是基于生長豬的研究和整個妊娠期營養(yǎng)需要不變的理論而作出的推薦標準。然而,妊娠母豬氨基酸需要在不同的妊娠階段變化是非常大的??紤]到胎兒和乳腺組織中的蛋白質沉積率的增加和氨基酸成分的改變,妊娠母豬日糧中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不變是不切實際的。Kim提供了妊娠母豬氨基酸需要和理想模式的詳細信息,并且建議在妊娠期進行階段飼養(yǎng)來適應氨基酸需要的變化(表4)。
考慮到妊娠晚期的氧化損傷狀況,母豬日糧中需添加部分抗氧化成分以緩解胎兒的氧化應激。最近的研究顯示,在日糧中添加精氨酸(圖7)和n-3不飽和脂肪酸(圖8)來增加胎兒的營養(yǎng)供應,對胎兒的生長十分有利。
表4 妊娠母豬氨基酸需要量(Kim,2009)
圖7 精氨酸對母豬產仔數(shù)是影響(CON:對照組;ARG:精氨酸添加組)
圖8 n-3不飽和脂肪酸對仔豬初生重的影響(CON:對照組;O3FA:n-不飽和脂肪酸添加組)
因此,隨著母豬遺傳潛力的提高,母豬需要增加一定量的營養(yǎng)物質來支持胎兒的生長。同時,也需要增加日糧中抗氧化成分來應對妊娠晚期的DNA損傷。
泌乳母豬營養(yǎng)
現(xiàn)代母豬主要是高產仔量和高產奶量的品種;在美國,哺乳仔豬的斷奶窩重已超過76kg。但隨著產仔數(shù)的增加和哺乳期的延長,母豬必須增加乳汁合成以滿足哺乳仔豬增重的需求。母豬相比于奶牛,單位體重可以生產更多的奶,其在生產高峰期時可生產10-12kg/d的奶。例如:一頭182kg體重的母豬可生產11kg/d的奶,相當于每kg體重生產0.06kg;而一頭909公斤的奶??僧a生45.5kg/d的奶,相當于每kg體重生產0.05kg。如果給予足夠的能量和營養(yǎng)水平,可使母豬達到并保持較高的產奶水平,而保持最佳的產奶量的關鍵營養(yǎng)素是能量和氨基酸。表5顯示出以母豬體況和賴氨酸需要量為基礎,估計出的高產母豬的賴氨酸供給量。
報道:1~4胎母豬于妊娠112天至泌乳19天,分別飼喂總賴氨酸含量為0.95、1.05、1、15、1.25、1.35%的玉米—豆粕型日糧(3.46Mcal/kg ME),總賴氨酸攝入量為70kg/d或每天攝入62g SID賴氨酸可使母豬的生產性能和產奶量達到最優(yōu)。除了賴氨酸總需要量外,哺乳母豬日糧中合成賴氨酸的添加量以及相對于其他氨基酸的比率都會影響母豬生產性能。表6顯示出隨著日糧合成賴氨酸水平的不斷增加,母豬產仔性能和窩增重逐漸提高,而添加高劑量(0.30%)的合成賴氨酸對母豬生產性能沒有負面影響,這在高齡胎次中也有同樣的效果。
表6 日糧添加合成賴氨酸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Srichana,2007)
除氨基酸外,適當?shù)哪芰繑z入對優(yōu)化母豬的產奶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脂肪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對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不如預期,Rosero分別添加0,2,4,和6%的動植物混合脂肪酸,結果顯示高水平脂肪可改變母豬窩增重,但對母豬繁殖性能沒有顯著影響。而Casey的研究也 顯示出泌乳母豬日糧中添加脂肪對其生產性能無顯著作用。該研究中,泌乳母豬分別添加了0和5%的脂肪,5%脂肪組母豬的斷奶仔豬重增加了0.18kg,但該體重差異僅維持到斷奶后22周,且對仔豬哺乳期間的生產性能無顯著影響。
母豬采食量是保證其產奶和仔豬增重的前提條件,母豬于分娩后前三天須限制采食,第4天后逐漸轉變?yōu)樽杂刹墒?,這樣可使采食量提高,體重損失減少;而母豬前三天的最佳采食水平為1.8,1.8和2.7kg。商業(yè)生產條件下,母豬每天的產奶量可超過11kg水平,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必須給予合適的營養(yǎng)和最大限度的采食量來實現(xiàn)母豬最大的生產潛力
四、其他技術措施
遺傳影響
研究顯示,最近十年2種大白豬和3種長白豬品系總產仔數(shù)已經(jīng)得到提高,這種提高可能是因為遺傳改良。遺傳選擇使得PSY改善,這在法國大白豬和長白豬總產仔數(shù)、活產仔數(shù)和斷奶仔數(shù)隨時間增長這一報道中得到證實。然而相比于丹麥公司的報道,法國品種中大白豬的改良比長白豬的效果好。而在美國育種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相同管理條件下,遺傳效應會使得活產仔數(shù)、總產仔數(shù)顯著改善。但遺傳選育進度較慢,且當前母豬繁殖能力已達到較高水平,進一步改良對提高PSY無明顯作用。
繁殖管理
丹麥母豬生產體系建議要達到30PSY的目標需加大母豬配種過程的管理。Jensen報道:將公豬暴露于母豬的視野之內直至預期發(fā)情的前一天,母豬能得到較好的發(fā)情效果,這可能是因為公豬可以刺激母豬發(fā)情,且縮短人工授精的時間。同時,人工授精完成后將導管留在陰道內,并使母豬接觸公豬有助于精子運動到卵子的結合位點。而在美國則不利用連續(xù)的公豬接觸,而是提供每日一次或兩次公豬接觸值得檢測出母豬發(fā)情,受精的間隔時間是12至24小時。但這兩種方法均能使PSY超過26,且很少有資料表明這些方法是不利的或不必要的。但過多的公豬接觸會減少后備母豬和繁殖母豬的發(fā)情,太少又會延遲發(fā)情期。且后備母和在繁母豬與公豬的接觸豬,對公豬的繁殖力沒有顯著的提高。因此,準確檢測發(fā)情是有效控制配種的第一關鍵要素。Knox報道:與24h查情間隔相比,8-12h查情間隔有提高產仔率和產仔數(shù)的趨勢,而增加查情頻率有利于人工授精。Langendijk研究顯示:公豬可影響母豬激素分泌進而刺激卵泡生長,并增加排卵的發(fā)生和催產素的釋放;增加公豬對初產母豬或斷奶母豬的刺激也可使母豬提前發(fā)情。但這也使部分對公豬具有抵抗性行為的母豬的發(fā)情檢測帶來風險。鑒于此,公豬必須遠離后備母豬或在繁母豬使其有必要的敏感度。
產仔率和產仔數(shù)是實現(xiàn)30PSY兩個重要因素,由精子數(shù)目、授精次數(shù)和時間覺定。Flowers報道:受精的次數(shù)等于或大于2次是才能達到最大的產仔率。對授精時間而言,人工受精必須至少有一次發(fā)生在排卵期前的24h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窩產仔數(shù)和產仔率,且精液保存時間須在36h內。而當人工受精與排卵的時間間隔>28h,繁殖率顯著降低。Watson報道:多次授精中,任一次人工授精的劑量至少含有20億個精細胞,受精時間在母豬開始發(fā)情的0-24h內,使用的精液<48h。而同種情況下,使用含有10億個精細胞精液受精會導致產仔率和產仔數(shù)降低。且大多數(shù)研究表明:20億個精細胞不會限制繁殖,而較少的精子細胞則會降低繁殖性能,但過多的精子細胞也沒用顯著的作用。這可能與精子運輸能力相關,即精子數(shù)目在10-100億個之間時,產生的效果基本類似。除了精子數(shù)目外,繁殖力低的精細胞也可能會照成受精失敗,因此受精必須發(fā)生在母豬接近排卵的時間,以防止繁殖性能的降低(排卵前4h)。
后備母豬的管理
后備母豬管理是后期獲得高發(fā)情率和高質量仔豬的重要條件,也是實現(xiàn)30 PSY的前提條件。后備母豬體重達到60kg之前,可以將4-6頭分為一欄進行飼養(yǎng),超過60kg按性別和體重分成2-3頭進行小群飼養(yǎng)。30-60kg之間采用自由采食,也可根據(jù)膘情進行限飼。后備母豬6月齡以后,按月齡測量體重和體長,并與標準參數(shù)進行對比,淘汰發(fā)育不良的后備母豬。腿跛是后備豬最常見的問題,飼養(yǎng)在全漏縫地板上的后備豬頭數(shù)患關節(jié)炎的比率明顯高于鋪墊稻草地板的母豬。另外在后備母豬的圈內還應該留出一定的空間,供其運動。在體重達到100-135kg時,應該喂肥育期飼糧,增加瘦肉和脂肪的沉積量,采食量控制在自由采食的80-90%左右。后備母豬進入到發(fā)情期前,加強調教,增加育種員與接觸母豬的時間,建立起親密關系,為以后的配種做準備。
妊娠母豬的管理
妊娠母豬的管理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確保最大產仔率與窩仔數(shù)。大量研究表明:哺乳期的長短、夏秋兩季、母豬日齡、早期過度采食、妊娠早期溫度的升高及發(fā)病率的提高等都會影響妊娠期的繁殖性能。同時,部分報道也顯示:懷孕期間可能發(fā)生的各種應激也會造成妊娠和產仔數(shù)的降低,但至今仍不能確定妊娠期母豬應激的種類和影響程度。目前已開展了許多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妊娠母豬的繁殖性能,包括妊娠前三周限制母豬采食,配種后3-4周保持原圈飼養(yǎng)且不合群(丹麥飼養(yǎng)方式)。妊娠早、中期通過采食量控制母豬體況,并觀察母豬背膘。在丹麥母豬生產體系中,母豬從斷奶到再繁殖通常飼喂較高水平的魚粉以促進排卵。同時通過超聲檢測妊娠情況,而過肥和過瘦的母豬則單獨飼養(yǎng)以調整體況。
泌乳期母豬的管理
實現(xiàn)30PSY的前提是確保高活仔率,而高活仔率是通過高排卵率,高受精率,胎兒的高存活率以及斷奶前低死亡率實現(xiàn)。PigCHAMP的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畜群生產水平在前10%的母豬中,總產仔數(shù)平均為12.3,活仔豬數(shù)位11.1,死產仔豬低于0.5。Jansen所報道的丹麥母豬較高生產水平是總產仔豬數(shù)為15.5活仔豬為11.1,死產仔豬數(shù)平均為1.5.這種高活仔率除了母豬高繁殖力外,很大部分是由于人工輔助分娩的作用。而比較兩國母豬最高生產水平可發(fā)現(xiàn)差異較大,其中丹麥母豬總產仔豬數(shù)高,美國母豬死產率低。Jansen報道丹麥哺乳中后期的母豬在第10天開始自由采食,這種管理方式也常用于美式母豬生產中。在丹麥母豬生產體系中,母豬分泌后日喂三次,按每天增加0.3公斤的速度使哺乳期采食量由分娩時的3公斤增加至泌乳第7天的6公斤,而這種日糧調整的目的是滿足母豬的食欲。另外,可對部分一胎母豬所產增重較快的仔豬提前斷奶,其母豬繼續(xù)對部分體況較差的5-7日齡仔豬哺乳15天左右,且最后于32-35天左右斷奶。這種延長哺乳期的方法可有效恢復后備母豬子宮,從而提高二胎母豬產仔數(shù)。
畜牧人員管理
人員管理對母豬生產效率有顯著影響,也是實現(xiàn)30 PSY的基礎。大多研究者均是同意培訓、教育員工的工作態(tài)度和技術,而準確的生產記錄和良好的員工激勵機制也是實現(xiàn)母豬高生產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Messenger比較了兩個生產群的母豬生產性能發(fā)現(xiàn),員工經(jīng)過良好培訓的養(yǎng)殖場其PSY提高了5%-6%的30 PSY。
聲明: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wǎng)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轉載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權,或者轉載出處出現(xiàn)錯誤,請及時聯(lián)系文章編輯進行修正(電話: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