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0~6周齡)生長發(fā)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育成雞的整齊度和合格率,以至影響成年母雞的生產性能。所以育雛的目標是全群生長均勻,成活率高。育雛技術的關鍵是防疫衛(wèi)生、溫度和空氣質量、均衡營養(yǎng)和光照。
(1) 育雛期的防疫衛(wèi)生
① 雛雞舍的消毒:雛雞舍在進雛之前要按照清掃沖洗、噴燒、噴霧和熏蒸四步消毒法進行全面消毒:首先將所有育雛用具搬到室外清洗并在陽光下晾曬,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病原微生物,同時將舍內清掃干凈。然后用2%的火堿溶液沖洗地面,用汽油噴燈依次噴燒墻壁、隔網、地網(鐵質)等,再用2%~3%火堿液或0.2%~0.5%過氧乙酸等溶液噴霧消毒墻壁、網具和天花板。最后每立方米空間用高錳酸鉀15 g、福爾馬林30 ml 進行熏蒸消毒72 h 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② 在整個育雛期都要及時搞好育雛室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每天清洗食盤、食槽和飲水器,每天清除雛雞糞便。飼養(yǎng)人員出入雞舍要更換工作服和工作鞋,門口要設消毒池并及時更換池內的消毒液。
③ 育雛期內按照免疫程序按時做好雞新城疫、法氏囊及雞痘等傳染病的預防接種。
(2)保持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和空氣新鮮
① 環(huán)境溫度的要求:
② 保持育雛所需溫度的方法很多,可用電熱保溫傘、電熱板、火爐甚至火炕等方法,要因地制宜。冬季育雛因外界溫度低,舍內溫度應偏高些,尤其要防止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夏季外界溫度高,舍內溫度可以偏低些。
③ 空氣新鮮對雛雞生長很重要,因為雛雞缺氧會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甚至因窒息而死亡。冬季要在中午陽光充足時在保持環(huán)境溫度的前提下打開窗戶通風換氣,夏季要用通風設備保持舍內空氣新鮮。
(3)保證雛雞生長的營養(yǎng)需求
① 飼喂制度:在育雛階段宜采取自由采食的制度,要有足夠數(shù)量的食槽。食槽中經常保持有飼料,讓雛雞隨意采食,以利均勻生長。每只雛雞平均應有食槽位置2.5 cm,飲水位置1.5 cm,并隨著雛雞的長大增加食槽和水槽的長度和高度,否則會影響雞群的采食和飲水,導致雞群生長發(fā)育不均衡。育雛期末應隨機從雞舍的不同部位抽測50~100只雛雞的體重,以判斷雞群是否整齊,體重是否達到該雞種的標準。
② 雞群密度:隨著雛雞的生長發(fā)育要及時疏散雞群。1~2 周齡時,籠養(yǎng)每平方米60 只以下,平養(yǎng)每平方米30只以下;3~4月齡,籠養(yǎng)每平方米20~30只以下,平養(yǎng)每平方米20只以下。利用疏散的機會把強弱雛分開飼養(yǎng),加強對弱雛的護理可以提高育雛存活率。
(4)合理的光照制度
在整個育雛、育成期,光照制度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雞群的性成熟。在育雛期的頭3天宜采用23~24 h光照,以利于出殼后的雛雞適應環(huán)境、認食和飲水。以后采取漸減光照的制度,如何實施漸減的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
2.如何搞好蛋雞育成期的飼養(yǎng)管理?
7~20 周齡稱為雞的育成期。在提高育成率和合格率的前提下要力爭雞群生長整齊,以保證產蛋期有理想的產蛋性能。因此育成期飼養(yǎng)管理的關鍵是做好轉群、限制飼養(yǎng)與控制體重、合理的光照制度等。
(1)做好轉群前后的工作。首先要對育成雞舍和設備進行檢修、清洗和消毒工作?;\養(yǎng)時要將料槽和水槽調到適宜的高度。育雛舍內事先要進行帶雞消毒并將病、弱、殘雞挑選出來后再轉群。地面平養(yǎng)雞舍要事先鋪好墊料。冬季或早春,如果育成雞舍氣溫過低,應準備好取暖設備并將舍溫升至所需的標準。轉群要避開雨雪天,冬天要在晴朗的中午,夏天要在早晚涼爽時轉群。轉群時,在清點雞數(shù)的同時把強弱雞分開管理。弱雛不能換料,繼續(xù)喂育雛料,直至體重達標后再換料。因環(huán)境的改變發(fā)生啄斗時要盡快將受傷的雞隔離。
(2)限制飼養(yǎng)與控制體重不同品種的雞有不同的體重標準,體重過大、體內脂肪沉積過多,不僅影響產蛋性能的發(fā)揮,而且會因維持消耗的增加而增加飼料投入,降低飼料報酬,因此,必須限制飼養(yǎng)??刹扇∠铝蟹椒?。
①限制采食量——比自由采食量減少10%~20%;增加纖維素;降低日糧中能量和蛋白質的含量。
②限制采食時間——每日定時采食或每周1天停食不停水等。
③但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限制飼養(yǎng)只應該減少脂肪的積蓄,而不應妨礙雞群的健康發(fā)育。
④在施行限制采食量時,一定要提供足夠的食槽,只有全部雞都能同時吃上料,才能達到體重均勻。
⑤當雞群生病或進行免疫接種時,應暫時停止限飼。
⑥每周末應稱取一定數(shù)量(如5%)的雞,檢查其平均體重是否合適,雞群生長是否均勻,以調整下一周的給料量。一般而言,85%~90%的個體體重在群體平均數(shù)±10%以內為最佳;77%的個體體重在群體平均數(shù)±10%左右為良好。育成雞的大致給料標準和應達到的體重范圍應根據不同品種區(qū)別對待。
(3)合理的光照制度。1~3日齡每日23 h光照,1 h黑暗;4日齡以后則根據該批雞20周齡時本地區(qū)自然光照時數(shù)每周漸減(或者恒定光照)
① 在4 月1 日~9 月15 日期間出殼的雛雞,采用自然光照,不需要人工補光。
② 在9月16日~第二年的3月31日期間出殼的雛雞,先計算出雞群達到20周齡時的日照時間,將光照時間由19 h每周減少1 h,相當于20周齡的日照時間后,維持這個時間直到20周齡。
雞群見蛋后再延長光照,每周增加30~60 min為宜;蛋雞最長光照不超過16個小時。一般產蛋雞的適宜光照強度是10 lux左右,可用40 W的燈泡懸掛于2 m高處,其光照強度為6。燈高2 m,燈距3 m。雞舍內若安裝兩排以上燈泡,應交叉排列,靠墻的燈泡同墻的距離應為燈泡間距的一半,還應注意隨時更換破損燈泡,每周將燈泡擦拭一次,以使雞舍內保持適宜的亮度。
(4)其他管理措施
① 適宜的密度:平養(yǎng)時每平方米養(yǎng)10只育成雞較為適宜,籠養(yǎng)時應保證每只雞有270~280 cm2的籠位。適當?shù)幕顒涌臻g對育成雞的發(fā)育很重要。
② 每次喂料力爭做到均勻,防止有些雞采食過多而有些雞采食不足。
③ 要勤于清糞和打掃雞舍,定期消毒雞舍,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④ 嚴格執(zhí)行免疫程序,防止雞新城疫和其他
傳染病的發(fā)生。
3.如何搞好產蛋雞的飼養(yǎng)管理?
應注意以下三個階段的管理。
(1)初產期(產蛋率在85%以下):此階段需注意換料、補光、驅蟲和防止應激及輸卵管炎癥的發(fā)生。換料從產蛋率為5%時開始,從青年料換成產蛋料,為1/4-2/4-3/4-4/4,時間為2周左右,至產蛋率為30%止。補光可同換料同步進行,為防應激可用應激速補飲水,在秋冬季可用清溫敗毒散拌料,百毒殺飲水防止傳染病,每半月飲10 d。在產蛋率達50%時用一次預防輸卵管炎的藥物。
(2)高峰期(蛋率在85%以上):此階段是飼養(yǎng)蛋雞效益最高的時期,必需做到促高產,延長高產期,降低死淘率。此期應注意減少各種應激,飼料要穩(wěn)定,不打驅蟲針,不斷料、水,防停電,光照時間、強度不能改變,嚴冬防止飲水結冰,給其以穩(wěn)定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要注意適時通風換氣,嚴防賊風。
(3)產蛋后期(蛋率在85%以下至淘汰),此階段產蛋率下降,采食量不變,雞只易肥而導致脂肪肝,可以限制喂量或換低檔蛋雞料,但注意補鈣,最好是貝殼粉。光照可延長1個小時即17 h/d。以獲得最大的效益。
整個飼養(yǎng)過程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免疫。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娫挘?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