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大豆的故鄉(xiāng),100年前,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大豆出口國。到了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數量達到955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由于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價格的差異,原盛極一時的大豆產地中國東北的大豆種植業(yè)陷入困境,而100年前,大豆在美國還是不為人所知的“飼料作物”,而現在成為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第二大出口國。近日,中美兩國陷入大豆之爭,美國的大豆種植戶在為大豆的銷路發(fā)愁,中國的各路專家在為美國大豆的替代品支招,甚至有專家說用花生油代替大豆油,殊不知進口大豆提供的不只是食用油源,其實更是我國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理性看待中美大豆之爭,回顧、梳理美國的大豆產業(yè)是如何趕超中國的,對中國的大豆產業(yè)的發(fā)展或有所啟示。
一、中國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豆生產國
自古以來,中國就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豆生產國。在有記錄的最早時期(1909-1913),中國(不包括中國東北滿洲里)生產的大豆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1.5%,遠遠超過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位居第二的是中國東北(滿洲里)(16.5%)、其他有日本(5.9%)、韓國(5.5%)和印度尼西亞(荷蘭東印度群島,低于1%)。幾個世紀以來,東北(滿洲里)和華北將大豆運往中國南部港口,到19世紀晚期,從東北到日本的出口迅速增加,特別是在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結束后,滿清政府被迫做出了特殊的貿易讓步。在國際貿易的拉動下,東北三省農業(yè)蓬勃發(fā)展,日本成為東北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場。
在1908年,由日本企業(yè)三井物產將中國東北的大豆第一次運往歐洲,在此之前大部分英國人以前都沒聽說過大豆,1909年另一批5200噸的貨物運往英國。在歐洲市場上,由于亞麻籽和棉籽的短缺,以及阿根廷亞麻籽的減產,大豆受到了歐洲市場的青睞。最終在1909年,超過40萬噸優(yōu)質大豆被運往英國,那里的油廠全面投產,采用大豆原料壓榨生產。大豆出口貿易迅速增長,很快擴展到其他歐洲國家,并于1910年擴展到美國。
大連大豆與豆餅貨場
隨著貿易的增長,滿洲大豆產量也在增長。在接下來的20年里,從東北到歐洲的大豆和豆油出口迅速增長,刺激東北大豆生產從1908年的100萬噸迅速擴大到1930年的540萬噸,中國東北在全球的份額在此期間從16.5%增加到42.5%。大豆和豆油出口的增長,促進了榨油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被譽為中國油坊之都的大連1910到1919年間榨油業(yè)的生產總額,一度占到大連工業(yè)生產總額的90%以上,二十世紀初葉,中國大豆融入國際市場(帝國主義對中國農副產品的瘋狂掠奪),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大豆生產與大豆產業(yè)的發(fā)展。
自1930年以后,中國在世界大豆生產中的份額持續(xù)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打亂了東北大豆和歐洲之間的大豆貿易,1941年底大豆幾乎減少到零;戰(zhàn)后再也沒有恢復。由于美國產量的增長和與歐洲的貿易下降,東北的大豆產量1940年降至1930年峰值的60%以下,而中國東北大豆在世界產量中所占的份額已經從42.5%的峰值下降到25.5%。
二、美國大豆產業(yè)的發(fā)展
在美國農業(yè)史上大豆種植是最為引人注目的成功故事,1765年東印度公司的水手塞繆爾鮑恩(Samuel Bowen)將大豆從中國經倫敦帶到喬治亞洲。在那里他們第一次種植大豆。1766年他收到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贈送的200個吉尼斯的禮物,供他開發(fā)醬油。
1882年,北卡羅萊納農業(yè)試驗站的達布尼(Dabney),在迄今為止最詳盡的美國大豆報告中指出:由于其獨特的成分,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不含淀粉。
直到20世紀20年代,大豆仍是一種鮮為人知的美國飼料作物,許多農民認為它永遠不會成為一種經濟作物或糧食作物。
2.1 美國“大豆之父”的摩爾斯
被譽為美國“大豆之父”的摩爾斯William Morse等人為美國大豆的種植和快速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摩爾斯比其他任何一個人都更負責地將大豆轉變?yōu)槊绹畲蟮霓r作物和出口作物,他是所有早期美國大豆愛好者的元老,而事實上,他和他早期的導師,C.V. Piper博士,曾為美國農業(yè)部提供服務并作出杰出貢獻。在42年的職業(yè)生涯中,他特具卓越的遠見,他的一生致力于在美國推廣大豆和豆制品。他寫了第一本關于大豆和許多重要的早期文章的主要著作。他發(fā)起和協(xié)調研究工作,向農民提供建議。
1930年摩爾斯于大連考察油坊(手捧大豆餅)

1929年莫爾斯率農業(yè)考察隊花近3年時間前往日本、韓國、中國,收集大豆品種和大豆制品,并盡可能多地了解種植和加工大豆的情況,他從東亞引進了4451種大豆品種,作為美國大豆協(xié)會主席,他積極推廣了植物大豆大面積種植,并對東亞的大豆食品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他是所有認識他并與他共事的人的靈感源泉。
大豆種植者協(xié)會(美國大豆協(xié)會的前身)成立于1920年,最初目的主要是教育和培訓。它的主要活動是每年舉辦一次大豆節(jié),每年秋天在芝加哥召開一次會議(在國際牲畜博覽會期間)。它還與各個州的農業(yè)實驗站和推廣部門密切合作,向農民傳授大豆的知識,不需要繳納會費。
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美國開始成為主要的大豆生產國,1931年超過日本,1934年超過韓國,1941幾乎趕超中國東北。在這一時期,從滿洲里到歐洲的大豆出口量開始穩(wěn)步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歐洲大豆加工商對來自東北大豆、豆油、豆餅質量的不滿。
2.2 二戰(zhàn)爆發(fā)促進了美國大豆產業(yè)的發(fā)展
日本和美國之間的戰(zhàn)爭爆發(fā)在1941年12月,切斷幾乎所有的美國從東亞進口的油,脂肪,和油籽(大豆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大約戰(zhàn)前三分之二來自東亞進口總量。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日本將大豆推向了西方世界,這一行為最終導致了中國東北作為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從興旺到衰落。在戰(zhàn)爭期間,美國成為英國和蘇聯的主要同盟國油脂供應國;這些盟國在1942年需求1000萬英鎊。此外,黃油的生產在戰(zhàn)爭期間效率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大豆和其他植物油所取代,其中大部分以人造黃油的形式出現,其產量急劇增加,為了確保這些額外的油和脂肪(以及食物和飼料)的需求得到滿足,美國農業(yè)部發(fā)起了鼓勵生產油籽,特別是大豆的計劃。
1942年初,美國農業(yè)部發(fā)布了一本小冊子,并廣泛分發(fā)給農民。標題為“大豆油和戰(zhàn)爭:種植更多的大豆以取得勝利”,它敦促農民立即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從前一年的600萬畝到1000萬英畝;1941年美國農業(yè)部開始第一個政府大豆價格支持計劃鼓勵農民這樣做(實際市場價格上漲高于支持價格),甚至提出要幫助農民們收割作物。傳單上寫著:“記住——當你種植更多的大豆時,你正在幫助美國摧毀自由的敵人?!泵绹r業(yè)部還制定了一些計劃,幫助大豆加工者在降低風險的情況下擴大其工廠規(guī)模。從1941年到1942年,在一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主要大豆生產國,一直保持領先。
在1930-1942年的短暫時期,美國在世界生產中的份額從3%飆升到46.5%。1943年美國國產豆油產量增長62%,并超過第二位亞麻子油。然后在1944年,它超過了第一位的棉籽油成為美國主要的植物油,這一局面一直維持到今天。
在1956之前,世界上大部分大豆都是在亞洲生產的。然而,在這一年,世界大豆生產中心轉移到西半球,因為美國超過了亞洲的總產量。大約在同一時間,美國成為世界大豆、豆油和豆粕的主要出口國。到1973年,大豆已經成為美國的頭號經濟作物,并領先于小麥和玉米。
2.3 美國的大豆產業(yè)的興旺與大豆產量的提升相輔相成
隨著美國大豆產量的增加,大豆產業(yè)也得到了發(fā)展。美國大豆油精煉技術的發(fā)展解決了豆油的青草味,使大豆油從作為點燈照明、潤滑、涂料等非食品使用,廣泛應用于食品行業(yè)。浸出技術的發(fā)展,使大豆加工大規(guī)模生產成為可能,提高了大豆壓榨出油率、解決了豆粕脹氣因子對動物消化的影響,豆粕迅速成為受歡迎的飼料,而原先中國的豆餅主要用于甘蔗的肥料。大豆磷脂、大豆分離蛋白、大豆組織蛋白等的開發(fā)成功,延伸了大豆產業(yè)鏈?;使阼F工廠(Crown)、法蘭奇油脂設備(French)、安德森榨油機械(Anderson)、Allis-Chalmers、Blaw Knox等設備制作廠家隨著加工業(yè)發(fā)展也得到了壯大發(fā)展,國際糧商ADM、嘉吉迅速擴張,也得益于大豆加工、貿易業(yè)務。
三、南美大豆業(yè)的發(fā)展
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以巴西為首的拉丁美洲開始成為大豆的主要產地。1974年,巴西的產量超過了中國,1975年拉丁美洲的總產量(主要生產國是巴西和阿根廷)超過了亞洲。拉丁美洲也成為主要的大豆出口國。拉丁美洲的生產增長使美國在世界生產中的份額在1969年達到了76.1%的頂峰,1976年下降到57.5%。1979年,巴西生產了世界上14%的大豆和阿根廷的份額為4.2%。
四、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推動大豆產量的快速增長。美國于1993 年前后開始轉基因大豆的商業(yè)種植。美國和巴西是當前全球最大的兩個轉基因大豆種植國,轉基因大豆種植比重不斷增加。到 2015 年,轉基因大豆已占美國大豆種植總面積的 94%,占巴西大豆種植總面積的87.4%,而阿根廷更是早在 2010 年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占比就已高達 99%。轉基因技大豆的種植由于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同時由于含油率高,更受壓榨商的青睞。
五、一點思考
在美國大豆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比如豆油的回色、青草味、腥味;浸出工藝推廣應用過程中,正己烷爆炸引發(fā)的事故;采用三氯乙烯為溶劑生產豆粕導致牲畜的死亡,這一切并沒有被歸為大清帝國的陰謀,而是在美國農業(yè)部、美國大豆協(xié)會、科研院校、從業(yè)人員等一起努力下一一得到了解決,無論大豆種植、產業(yè)技術均處于世界同行業(yè)的領先水平。
中國從1996年開始從國際市場進口大豆,進口量從1995年的30萬噸飆升到2017年的9550萬噸,占全球大豆貿易的2/3。國產大豆在與進口大豆的競爭中,由于生產成本高、含油率低因而缺少競爭力。一直以來中國政府有意識的對國產大豆產業(yè)進行保護,近日財政部發(fā)布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對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實施玉米及大豆生產者補貼。補貼資金采取“一卡(折)通”等形式兌付給生產者,大豆補貼標準要高于玉米。大豆加工企業(yè)也有補貼,據悉2018年黑龍江對食品加工企業(yè)的大豆補貼300元/噸。也有百姓質疑,國家的補貼補到何時是盡頭?河南、安徽等地的大豆種植戶、大豆產業(yè)為何沒有補貼,其他省份的傳統(tǒng)農業(yè)(非轉基因菜籽)是不是也可以得到補貼?
一直以來國產大豆產業(yè)嚴重依賴國家政策與財政支持,造血功能卻不足。國產大豆的優(yōu)勢是蛋白含量高,特別適宜發(fā)展高附加值食品配料業(yè)務,比如植物蛋白、大豆磷脂、大豆異黃酮等。無論大豆種植、大豆加工業(yè),我國的大豆產業(yè)技術還相對落后,空喊愛國的口號抵制美國大豆進口,受損的不僅是美國大豆種植戶,同時受損的還有中國廣大消費者。
一百多年前,東北大豆三品(大豆、豆油、油餅)運往東南沿海各省依靠的是木帆船(沙船),從業(yè)人員成千上萬人,清政府為保護他們的利益,禁止外商染指,并對沙船業(yè)者實行稅收優(yōu)惠。1869年豆石開禁后,人力帆船與外國輪船競爭同時,還與鐵路運輸競爭,最終沙船退出歷史舞臺。東北的榨油坊也是如此,1867年怡和洋行在東北營口的豆餅廠引進蒸汽動力的榨油機,因受人力榨油坊同行的抵制被迫停產。1874年,怡和洋行在上海修筑吳淞鐵路。1876年7月,老靶子場(位于今河南北路武進路)至江灣通車,鐵路通車影響了黃包車工人的生計,民間傳言火車破壞了風水,部分缺乏科學知識的群眾非常害怕這個巨大的怪物,就用磚頭向火車投擲,并要求清政府拆除鐵路。后來政府出錢買下了鐵路,并把鐵軌運到臺灣。而如今人力壓榨油坊絕大部分退出歷史舞臺,當今中國的高鐵卻在世界上處于領先的地位。
(油脂工程師之家)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娫挘?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