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潤林2019年3月12日消息:美國大豆種植戶和食品加工商日益擔心,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zhàn)持續(xù)越久,美國大豆的中國買家越有可能從其他國家采購替代品。
自從去年貿易戰(zhàn)導致美國對華出口中斷以來,美國農戶曾經一直樂觀認為一切最終將恢復正常。但是現在他們變得越來越憂心忡忡。
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大豆進口量比2017年減少了8%。上周五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2月份中國進口大豆446萬噸,環(huán)比減少40%,同比減少17%,創(chuàng)下過去四年來的同期最低水平。進口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美貿易關系不確定,以及國內豆粕需求低迷不振。
美國農戶現在擔心中國會滿足于購買美國大豆的替代品,哪怕今后貿易戰(zhàn)得到解決,也將繼續(xù)使用替代品來取代大豆,因為有跡象顯示中國的菜籽粕和葵花粕消費增加。
CHS集團副總裁約翰·格里夫斯稱,雖然長期預測可能顯示中國大豆需求呈現增長態(tài)勢,但可能不如以前預期得那么強勁。目前很多大豆仍然堆放在美國倉庫里,美中貿易爭端快速解決可能不會馬上幫助到農戶。負責CHS公司全球谷物業(yè)務的格里夫斯稱,即使明天取消關稅,也需要時間來消化美國農場的大豆庫存。
普渡大學農經學家華萊士·泰納表示,如果貿易戰(zhàn)再拖兩年,我們可能永遠將大豆市場拱手讓給巴西和其他出口國。
中國養(yǎng)豬行業(yè)也面臨自己的問題。受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產量下滑。目前中國34個省份中已經有28個省份發(fā)現非洲豬瘟,不過豆粕仍是主要的飼糧。中國官員稱中國養(yǎng)豬行業(yè)可以減少大豆用量。益海嘉里公司官員去年秋季曾表示,中國正在努力減少豆粕消費。中國大豆需求的任何下滑都將會影響到明尼蘇達州,該州的西部和西北部農戶主要種植大豆,然后通過太平洋西北口岸地區(qū)出口到海外。
一位上海分析師稱,中國一家飼料協會呼吁養(yǎng)豬戶減少豆粕用量,但是只有少數養(yǎng)殖戶遵守該提議。她說,豆粕有價格優(yōu)勢,養(yǎng)豬利潤不錯。她說,非洲豬瘟對消費造成的影響遠遠大于養(yǎng)豬方式的變化。為豬生長提供所需蛋白質的其他選擇包括菜籽粕、葵花粕、魚粕和玉米酒糟粕。玉米酒糟粕是乙醇生產的副產品,目前中國也對其征收關稅。
但是,即使飼料配方中的微小變化也可能影響到美國農戶。2017年中國進口約35億蒲式耳大豆,當時貿易戰(zhàn)還未開始,其中40%的進口大豆來自美國。相比之下,明尼蘇達州2017年大豆產量為3.8億蒲式耳。明尼蘇達州農戶兼農場顧問Mark Nowak稱,他并不太擔心中國會永久性減少大豆需求。他說:豆粕是蛋白質補充的首選?!?
上海分析師也對大豆貿易恢復正常持樂觀態(tài)度。她說,中美貿易談判進展順利,中國承諾從美國購買大量大豆。如果中國政府決定購買,我相信中國會采購大量大豆。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