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非洲豬瘟應該怎么看?非洲豬瘟如同日本侵略者一樣,是我們強大的敵人,但正如毛主席所講,要在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這個論斷同樣適用于我們今天的抗非戰(zhàn)役。任何敵人都有弱點,都是可以戰(zhàn)勝的。有人說,沒有疫苗,非洲豬瘟就防不住,這是典型的投降派,就像當年有亡國奴等著美國人來救我們一樣。不要期待救世主,只有靠自救。
2. 對非洲豬瘟要有科學認知,這個大家已經比較清楚了。非洲豬瘟病毒喜歡寒冷和骯臟的環(huán)境,對鹽有高度耐受性,對一般的酸堿有耐受性。但它也有短板,其致命弱點是怕高溫。就像剛才方田付總講的,能燒的燒,能烘的烘,能用開水燙的用開水燙,這是非常正確的,既環(huán)保又有效,其效果勝過很多消毒劑。另外,非洲豬瘟病毒怕干燥,并不是說單純?yōu)榱朔婪斗侵挢i瘟使豬場變干燥,而是豬喜歡干爽的環(huán)境,干燥也是很多病原都懼怕的環(huán)境和武器。有些豬場帶豬消毒做完以后看似很干凈,但豬舍里陰冷潮濕,不但豬不舒服,還給病毒存活創(chuàng)造了條件。有些強酸強堿對非洲豬瘟病毒是非常有效的,例如火堿和有機酸。優(yōu)質的有機酸是非常好的豬用保健品,也是非洲豬瘟病毒的克星,只要pH值達到3.8以下并維持合適的有效成分濃度,可以長時間使用;有些有機酸pH值在4以上,是沒有效果的。
3. 需要重新非洲豬瘟認識。通過一年多的戰(zhàn)斗和打拼,我們發(fā)現非洲豬瘟不像我們過去認知的“妖魔鬼怪”。過去說死亡率達到100%,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在實驗室人工條件下可以達到100%死亡率;在現實中,如果感染劑量非常低,進入豬場的病毒數量往往不足以造成感染甚至殺死豬。另外,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效率非常低,需要高度接觸性傳播,一定要直接或者間接接觸。類似艾滋病傳播,如果沒有傷口,直接接觸或接吻不一定會感染。病毒必須有一個進入體內的過程,要么通過傷口或注射進入血液,要么通過呼吸道進入鼻、咽、喉和肺等。非洲豬瘟是可以凈化的,小到一個豬場,大到一個區(qū)域。用一句話總結,非洲豬瘟是“坐在輪椅上的殺手”,這個殺手很兇殘,但是沒有人的幫助它什么也做不到。人通過工具、不當操作可以造成病毒傳播。空氣傳播(氣溶膠傳播)有一定的作用,但非常有限。如果被感染豬場正在做“拔牙”操作時,就要重視氣溶膠傳播的作用。
4.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除了臺灣省、西北部分地區(qū),全國幾乎沒有凈土。已經被感染的地區(qū)就不再是凈土了嗎?也不一定。病毒在自然界有存活時間,大自然通過陽光紫外線也有自我凈化的功能。
5. 非洲豬瘟是怎么進入中國的,至今仍然是個未解之謎,但可以推測有哪些途徑。走私豬肉的可能性最大,包括游客攜帶的豬肉制品,例如火腿肉、臘肉等是高度風險的攜帶物,病毒可以在里面長期存活。當然也有可能來源于餐廚垃圾、野豬遷徙。我國和俄羅斯有漫長的邊界,而野豬不分國界。通過這個事件,我們都應當反思,說明當前我國的防疫體系是不完善的,可以說是一張漏洞百出的“破網”。我們如果不重建這樣的防疫體系,未來如果有“歐洲豬瘟”、“美洲豬瘟”等等,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會來,能不能防得住。假如真的是敵人發(fā)動的所謂“生物戰(zhàn)”,那我們可以說是一敗涂地,莫名其妙地就被打敗了。沈陽發(fā)現第一起非洲豬瘟疫情之前,已經至少流行兩三個月了,不知道病毒從哪里來的,這是非常非??膳碌?。所以我們獸醫(yī)工作者可謂任重而道遠。
6. 美國會不會發(fā)生非洲豬瘟呢?非常難,為什么呢?美國有非常完備的監(jiān)測體系、防疫體系、應急體系,美國法律也是非常嚴厲的。相對而言,我國的違法犯罪成本太低。我國有非法拉運病死豬的,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好像也沒有什么事,回頭接著干。有些豬販子拉著病死豬牟取暴利,如果把他關進監(jiān)獄,他們還敢嗎?另外,我相信即使美國發(fā)生了非洲豬瘟也會第一時間發(fā)現,因為美國的監(jiān)測網絡從國家到州縣到豬場都非常完善。非洲豬瘟進入我國之前和之后,美國都在反復進行推演。即便美國發(fā)生非洲豬瘟,也不會快速蔓延,可能會波及幾個豬場,但絕不會跨州、跨縣傳播。即便美國發(fā)生非洲豬瘟也絕對不會使用疫苗,對歐美國家來說,使用疫苗應對烈性傳染病是不可理喻的。
7. 非洲豬瘟病毒進入豬場的途徑和風險有很多種,不同地方不一樣。在南方,水系發(fā)達,受污染的水是比較大的風險;在北方,飼料的風險相對大一些,還有就是人(出入)的風險。在座參會的各位注意,回去以后要洗消和隔離。然后是售豬這個高風險的感染途徑?,F在大家意識到了出豬時要遠離豬舍,外來的車直接進入豬場是十分危險的。無論病毒通過什么途徑進入豬場,最終是要接觸到豬。要么是通過人,要么是通過工具、飼料、飲水,最后接觸到豬身上,而且要進入到豬體內,否則病毒即使進入豬舍也不一定感染,沒有合適的生存介質,幾天之后就會死亡。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采取一切措施減少病毒接觸豬的機會。
8. 關于補償,這是我在其他地方講得比較多的,不過現在可能比較晚了。但如果一個地區(qū)的病原消滅干凈之后,再次復養(yǎng)的話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就是出現疫情時,怎么發(fā)現和報告疫情,怎么補償,如何進行有效處置等。這個問題不解決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對于補償,需要從制度上給予保障和解決。解決辦法未必一定是全部要國家補償,養(yǎng)豬人可以拿出一部分錢,保險公司也愿意參與。這不是一個難事,關鍵是如何運作和落實的問題。
9. 非洲豬瘟對生豬產業(yè)的影響,可以說廣泛而深遠。從國家和行業(yè)層面講,非洲豬瘟絕對是一個顛覆性事件,至少影響?zhàn)B豬業(yè)及相關產業(yè)5~10年以上。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非洲豬瘟倒逼我們提升了生物安全意識。
10. 未來養(yǎng)豬至少有3年好行情。我們對非洲豬瘟的認知、防控的重視和措施能到位的話,預計3年可以恢復到正常的水平。但我個人認為,沒必要恢復到之前的規(guī)模,而是保持相對合理的水平。比方說,我們過去出欄7億頭豬的時候大家掙錢嗎,浪費了多少啊?,F在出欄6億頭可能就差不多,后期再通過國內外市場調節(jié),保持豬肉價格相對合理,留出足夠的利潤,會使市場更健康、更穩(wěn)定。如果大家有補欄計劃,或者還在猶豫徘徊,我建議還是果斷進場。當然在技術上對非洲豬瘟要有一個系統的防控認知,還有資金支持。現在各級政府給大家創(chuàng)造了很多機會。
11. 現在國家天天在說保供給,但政府要保證政策的連續(xù)性。不能說沒有肉了就哭著喊著要引進養(yǎng)豬項目,等到保供應解決之后養(yǎng)豬人就不讓養(yǎng)了,強拆強遷。這里需要政府的頂層設計。不能因為保供應的需要就一哄而上,不分青紅皂白不管什么地方都開始養(yǎng)。不能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去養(yǎng),不能今天養(yǎng)起來了明天因為環(huán)保等問題就拆了,陷入惡性循環(huán)的死胡同。這是一個戰(zhàn)略問題,不能因為非洲豬瘟復養(yǎng)而搞短期行為。
12. 非洲豬瘟對我們的正面影響應該是對我們意識上的影響。讓我們意識到養(yǎng)豬有門檻。有門檻不是壞事,任何行業(yè)都有門檻。如果不具備養(yǎng)豬的能力,沒有生物安全意識,養(yǎng)的這個豬就是為非洲豬瘟準備的,這個豬場早晚中招,害了自己,也會害了別人。
13. 所以非洲豬瘟是個“人禍”,是人為的疾病,人為的疾病是可管理的。當然人的管理是很難的,考驗豬場老板和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我欣慰地看到,很多人有這樣的智慧。有個老板說“跟非洲豬瘟干真過癮”。平常的時候一身本事無處施展;非洲豬瘟來了顯示出英雄本色。
14. 非洲豬瘟考驗我們所有人,包括領導人、各級部門主管、在座的所有人。只要從事養(yǎng)豬的人,都會受到非洲豬瘟的檢驗,到底做了好事還是壞事。
15. 從國家層面來說,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我認為有些措施相對滯后,有些政策很好但沒有執(zhí)行到位。有的是管理問題,有的是技術和平臺的問題,也有人員素質的問題。國家應該制定一項前瞻性防控政策,包括未來的凈化計劃,有一個3年、5年或者10年的一個中長期規(guī)劃。只要中國人想干的事,沒有干不成的,就怕沒有決心和信心。我們各位在一個小的區(qū)域也可以搞一個小的規(guī)劃,規(guī)定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有目標、有共識、有行動,在一個區(qū)域和小范圍里搞凈化是可行的,慢慢可以擴大到更大的范圍。
16. 這是我的防非九字方針:“高筑墻,養(yǎng)管防,剩者王”。對于“高筑墻”,我建議豬場除了原有的圍墻,再搞第二道圍墻,中間形成緩沖區(qū),可以搞綠化。經過非洲豬瘟的洗禮,我發(fā)現防控非洲豬瘟不能只針對病毒。就像打日本鬼子,還要發(fā)動群眾,提高老百姓的家國意識,如果他們的思想有問題就有可能當偽軍,變成日本鬼子的幫兇。非洲豬瘟也是如此,很多人都當了“偽軍”,不然不會傳播這么快。所以這是個系統工程。一方面是消滅病毒,另一方面是保護好豬,防止豬成為“二鬼子”,成為非洲豬瘟的幫兇,防止豬場成為非洲豬瘟的跳板和加油站。如果豬場被感染,就是非洲豬瘟的擴增器、推進器?!梆B(yǎng)管防”,我的理解是要搞好營養(yǎng)、飼養(yǎng)管理、環(huán)境控制。這些因素都與非洲豬瘟防控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不要只盯著“消消消、殺殺殺”,回頭看看豬養(yǎng)得怎么樣,看看環(huán)境是不是又冷、又臭、又潮,豬是不是瘦骨嶙峋,能指望這樣的豬對抗非洲豬瘟病毒嗎?所以我們要從營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及生物安全等角度考慮,把豬養(yǎng)好。
17. 有的專家說生物安全沒用,因為做不到100%;假如做到99.9%剩下的0.1%,就把所有的工作白費了。這個觀點貌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實際上是錯誤的。我們做生物安全的目的不是要打造一個無病原的豬場,而是要盡可能地不讓或少讓病毒進入豬場,而且數量不足以引起感染。每個動物每個人都有一個感染的閾值。比方說每個人的酒量不一樣,有的二斤不倒,有的沾酒就醉。豬的健康狀況、耐受性和抵抗力在不同品種、環(huán)境、營養(yǎng)、管理條件下也是不一樣的。
18. 要科學規(guī)劃豬場的生物安全布局。我們要打造一個堅不可摧的城堡和城池,我們難保一點病毒都進不來,但是能保證絕大部分都被消滅在城外,城內的豬就可以過安靜太平的日子。我們要通過層層阻斷、多層設卡,使非洲豬瘟病毒每過一關就被消滅一部分,最終即使少量病毒進入場內也不足以形成氣候,無法引起感染和發(fā)病。豬場應該打開衛(wèi)星地圖,看看周邊有沒有風險因素,比如屠宰場、集貿市場、填埋場、飼料廠,思考如何避免公用道路和公用水源等等風險。
19. 如何發(fā)現生物安全漏洞?我建議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場內和場外,避免內外交叉,列清單、分責任、常檢查。有條件的可以邀請外部生物安全專家來“挑毛病”;也可以發(fā)動員工自查自糾正,要舍得獎勵;借助人工智能和視頻監(jiān)控發(fā)現肉眼不易察覺的問題。
20. 經過這一年多與非洲豬瘟病毒的斗爭,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人是防非成敗的最大變量,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這個“人”包括在座的各位,包括所有從業(yè)者,可以干好事也可以干壞事,既可以把好事做到極致也可以把壞事做到極致,就看管理層和老板如何去管理、如何去引導。有的老板搞封場,把人封半年,家人私事不管了?對一線人員要進行科學的培訓和人性化的管理。實體墻、小單元、降低飼養(yǎng)密度很管用,酸化劑、臭氧水、發(fā)酵產品很有用,這都是我們從一線里總結的經驗。豬的健康度、舒適度、黏膜屏障和黏膜免疫都非常重要。防便秘、抗應激對防控非洲豬瘟來說看似沒什么關系,但實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動物也好,人也好,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的話,粘膜屏障非常容易被破壞。一些冷熱刺激、疼痛、潮濕、燥熱、污濁的空氣等等都是非洲豬瘟的幫兇。基于生物安全的系統防控是豬場可持續(xù)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出路。且不談可持續(xù)發(fā)展,當前先活下來,活到明年后年甚至更遠。抓住現在的行情,不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是不可能的,靠運氣是不行的。
21. 我上次在云南神農集團交流時總結出了六條經驗,對很多豬場都適用。雖然前面并沒有把這幾點單獨列出來,但我通過考察以后發(fā)現,他們的理念和我的理念高度相似。他們比較謙虛,說就是學習我的文章和課件來做的,把我的思想理念變成實踐而已。他們搞區(qū)域聯防聯控不是空喊口號,而是拿出了1000萬資金給政府,讓政府幫他們打造一個好的環(huán)境。企業(yè)不可能對調入運出的生豬搞篩查,但政府可以做呀,于是企業(yè)和行業(yè)協會出錢與政府合作,做到了局部的聯防聯控。即使發(fā)生過疫情的地區(qū)也可以搞聯防聯控,防止第二波、第三波疫情的沖擊,拒敵于城墻之外。選址非常重要,他們的豬場按照PIC千點評分,有天然優(yōu)勢。有的豬場可能10年前就選址建成了,但現在可以評估,如果不符合當前生物安全的要求,通過改造達到要求。如果改造也不行,就要放棄,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在座有能力的盡量打造自己的飼料、屠宰、冷藏及深加工全產業(yè)鏈,可極大降低外部風險。走在病毒前面,意思是對豬場和區(qū)域里病毒容易攻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早發(fā)現早監(jiān)測,對飼料等高風險因素逐個排查排除。上下同欲,即所有從業(yè)者要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包括豬場上下,區(qū)域里的管理部門和養(yǎng)殖者。豬場老板在必要的時候要提高待遇,分享利益。我認為所謂的人才,只要把錢給到位了,都是人才;舍不得給錢,人才也給用廢了。神農集團的老板有眼光,以前對非洲豬瘟也沒什么認識,就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帶領員工學習,去執(zhí)行落實,開展內部和外部評估,整體非常有戰(zhàn)斗力。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一支戰(zhàn)斗力強的團隊,要想打贏非洲豬瘟的持久戰(zhàn)是非常非常難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企業(yè)文化,選址遠離村莊,自然環(huán)境舒適,做到了天時地利人和。
22. 復養(yǎng)前要復盤,要進行徹底洗消,軟硬件的升級改造,包括防疫制度,各種制度要可執(zhí)行、可落地、可考核。要進行人員培訓,一線人員一定要懂得正確的生物安全操作流程。我們認為復養(yǎng)過程中哨兵豬不是必須的。按照已有的經驗,用火燒、熏蒸后的豬舍不出意外,在一個月內進行復養(yǎng)應該沒問題,只要能把豬舍無死角地徹底消殺,比如65℃以上保持一兩個小時,啥病毒都被殺死了。所以只要豬是干凈的,進到豬舍復養(yǎng)成功率是很高的。但是在實際中會產生很多問題,復養(yǎng)不成功的也不在少數。
23. 成功復養(yǎng)有幾個關鍵要點。生物安全文化要入骨入髓,要明白非洲豬瘟的特點、傳播途徑和方式,制訂可操作的SOP,進行全面培訓,不斷進行升級改造。復養(yǎng)之后要對豬場進行全面的提升,不僅是硬件的提升,而且是對人和豬的認識的提升,用人性化的管理思想,舍得共享利益。批次化、全進全出是非常好的生產模式,對非洲豬瘟防控也非常有益。母豬舍、保育舍、育肥舍等做成相對獨立的空間進行飼養(yǎng)管理。從營養(yǎng)上要舍得用好飼料,豬的成活率高、生長狀態(tài)好、感染幾率低,回報率就大。這就是種瓜得瓜,“種”健康得健康,吃的是垃圾長的就是垃圾。全面提升,把人當人,把豬當豬。防疫理念也要有所轉變,不建議大家再做抗生素保健,這不僅是國家政策調整,已經要求無抗、限抗,實際上抗生素保健本身就是錯誤的觀念和操作。不建議大家做太多的疫苗免疫,如果能做好生物安全,完全有可能可以不接種疫苗。當然豬瘟、口蹄疫等重要傳染病最好要做免疫。因為豬瘟與非洲豬瘟臨床癥狀非常相似,如果診斷不準確,會給防控帶來難題。而豬感染口蹄疫后口蹄就會出水泡、潰爛,給非洲豬瘟病毒可乘之機。其他一些疫苗則是非必須的,免疫次數也可以減少。
24. 復養(yǎng)不成功的原因很多。大環(huán)境很關鍵,特別是周邊屠宰場、填埋場、集貿市場、養(yǎng)殖場等,需要與當地政府、行業(yè)協會共同營造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除了豬舍,對辦公室、食堂、廁所等也要進行無死角徹底洗消。引種過程中一定注意隔離和監(jiān)測,有的復養(yǎng)場不成功就是因為引種攜帶病毒。一些硬件因素沒有做好,舍不得投資,生物安全環(huán)節(jié)薄弱。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投入產出比可能是1:1甚至1:2、1:4的關系。我們在大北農的實踐經驗,投入生物安全改造的成本,通過節(jié)省保健和防疫費用一年就可以收回。再就是軟件的問題,人的執(zhí)行力的問題,需要老板和負責人親自重視和親赴一線。
25. 非洲豬瘟病毒毒力會不會變弱呢?我個人認為病毒在一年左右時間內出現弱化的可能性很小。有沒有可能有這樣所謂的低毒力毒株呢?有,真有,那就是黑市疫苗而不是病毒本身,是所謂的“兩毫升關鍵技術”。我們還要進行監(jiān)測,判斷有沒有容易變異的毒株。帶毒生產不可行,不要試圖與“非”共舞,應有毒必除。
26. 我個人認為,在3~5年內研制成理想的非洲豬瘟疫苗難以實現。我們對非洲豬瘟病毒的認識還不夠,我們并不完全清楚哪個蛋白與病毒毒力有關,哪個蛋白與免疫保護相關等等。生產疫苗用細胞系也沒有解決,之前用的細胞系培養(yǎng)增殖過程中病毒很容易發(fā)生變異,免疫原性和毒力會發(fā)生改變。
27. 國際上如德國、美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過去幾十年研制了三十多種候選疫苗,包括滅活苗、DNA疫苗、亞單位疫苗、載體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最近美國報道一款新疫苗,號稱有100%保護。對非洲豬瘟疫苗特別是活疫苗而言,最要緊的是安全性,例如疫苗會不會直接致死或者發(fā)病,會不會引起母豬流產、死胎,會不會影響生產性能,疫苗穩(wěn)定性如何,能否規(guī)模化生產,等等,對于上述問題,現階段沒有任何一種疫苗能解決。
28. 國內開始研制非洲豬瘟疫苗約1年時間,現在經國家允許和條件成熟,有少數單位和企業(yè)取得了資質。投入疫苗研發(fā)時間有限、力量有限,有人半年前就希望疫苗就出來,尤其是現在更希望,可能嗎?有人說疫苗研究得差不多就拿出來試試,但我們知道母豬懷孕還100多天呢,3個月拿出來,2個月拿出來,那就是死胎、早產,養(yǎng)不活的。疫苗也是如此。疫苗“早產”不是不可以,但一樣會像早產兒。
29. 當下大家比較關注的兩個單位哈獸研和軍獸研,他們研制的CD2v/MGF雙基因缺失疫苗,迄今公布的一些數據還不錯,至少對仔豬是安全有效的,但對母豬、公豬、育肥豬、亞健康豬是否安全有效還缺少數據支撐。所以現在疫苗還處在初級階段,達不到臨床評價階段,到目前為止(2019年12月)國家也沒有批準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什么是臨床試驗,就是疫苗經過實驗室評價之后在現地條件下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進行評價,這是任何一個疫苗的必須過程,臨床試驗可能持續(xù)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即便是現在開始就進入臨床試驗,在一年之內拿出商品化疫苗也是非常困難的。
30. 將來疫苗能不能使用,也有很多因素影響,技術上的因素比如臨床試驗評價。歷史上曾經有深刻的教訓,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經使用過疫苗,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疫苗在實驗室評估不錯,沒有經過臨床試驗就直接投入使用,造成母豬流產,仔豬死亡率達到20%~30%。教訓非常深刻,因為疫苗不僅僅直接造成豬只的死亡,還嚴重干擾影響了非洲豬瘟的凈化。西班牙后期花了30年時間才實現凈化,如果沒有疫苗因素就不會花這么長時間。這不僅是技術因素,還涉及到政治問題。國家領導人要綜合考慮短期、中期和長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以及國際因素等等。使用不安全的疫苗將貽害無窮。我們曾在防治藍耳病上犯過錯誤,應用弱毒疫苗造成了病毒返強和重組,引起了許多新的問題。這個教訓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31. 假如安全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做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嗎?也許行業(yè)內認為有了疫苗就敢于復產和擴產,尤其是散戶過去沒有意識和技術不敢養(yǎng),現在都開始投產。你用我也用,你養(yǎng)我也養(yǎng)??赡芪覀冃袠I(yè)很快就恢復到以前(2017年,出欄7億頭)的水平,但后續(xù)可能就陷入過去的周期和循環(huán),豬肉價格下降,養(yǎng)得不好的就賠錢。那時候有多少人掙錢多少人賠錢,大家都很清楚。另一方面,有了疫苗之后增加了疫苗費用,以目前保護期不到3個月計算仔豬至少要免疫2次,母豬要更多次,成本會更高,對其它疫病的影響也不會太好。接種了疫苗就意味著向非洲豬瘟低頭屈服了,甚至投降了,等于承認了非洲豬瘟的“合法存在”,將來出現疫情還要撲殺嗎?如何鑒別是野毒株還是疫苗株呢?說不清楚了。有了疫苗以后,生物安全可能就放松了,整體的防控形勢和養(yǎng)殖環(huán)境不會有太大改善,甚至會惡化。
32. 假如疫苗不夠安全有效就匆匆上市,哪怕有20%的死亡率你也認,現在也許還有利潤可言,但將來還有嗎?長期可能會發(fā)生重組變異出新的毒株(例如豬藍耳病病毒),疫苗失效就又要等新的疫苗,歷史不斷重演。
33. 未來非洲豬瘟會出現一個什么局面?非洲是老疫區(qū),長期流行,東歐是流行性或散發(fā),西歐和美洲基本凈化,我國和東南亞現在都是流行地區(qū)?,F在無論是否使用疫苗,無外乎這三種局面:一種是像藍耳病一樣;另外一種是像豬瘟一樣,我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現在很難找到像豬瘟一樣安全有效的疫苗;有遠見的人則不滿足于現狀而要搞凈化,這就需要務實行動,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凈化就不是夢。
34. 未來養(yǎng)豬何去何從?怎么布局、怎么規(guī)劃?是海外養(yǎng)豬、南豬北養(yǎng)?還是其他什么模式?需要我們思考。養(yǎng)豬模式也需要探討,希望未來實現健康、綠色、生態(tài)的養(yǎng)豬模式。因為目前我們的養(yǎng)豬模式是難以為繼的,當前模式會出現周期性的疫情,出現一輪一輪的豬周期。要么發(fā)生疫情了豬少了價格高了,要么蜂擁擴產豬多了不值錢了,這樣的故事我們已經重復了幾十年。未來我們需要探索新的模式,比如揚翔的“樓房養(yǎng)豬”,比如東北的“陽光豬舍”等等,比如種養(yǎng)結合完整的產業(yè)鏈,借鑒歐美的先進做法,實現種植、養(yǎng)殖、屠宰和加工全產業(yè)鏈;即便沒有全產業(yè)鏈也可通過上下游企業(yè)合作建立緊密的聯系,保證利益最大化和生物安全可防可控。
35. 我上周參觀了沈陽的一個“陽光豬舍”,大開眼界。這個“陽光豬舍”看起來比較“奇葩”,飼養(yǎng)人員和參觀人員進場不需要換衣服、不換鞋、不消毒。這不是太危險了嗎?豬場的人說沒事。他們飼料里不加藥物,用的飼料質量很好,營養(yǎng)充分,豬場不用消毒劑,除了豬瘟、藍耳病和偽狂犬病外,基本不用其他疫苗。技術人員除了負責通風和溫度調控,其他什么也不會,不會看病、不懂疫苗,按我們傳統的觀點看就是“笨蛋一個”,但他們老板說了,就要這樣的,懂獸醫(yī)的還不要。他們這么做真的沒有生物安全嗎?他們用的是大自然給的消毒劑,是陽光、干燥、通風、溫度,飲水中添加的益生菌。這個例子不是說放棄生物安全,而是不要做過度的、變態(tài)的生物安全,而是做有用的、科學的消毒,充分利用大自然條件。當然這個做法僅適用于他們的陽光豬舍,未必適用于你們的豬舍。他們有陽光而你們的豬舍見不到陽光,所以要用消毒劑。他們的豬吃得好,住得舒服,拉得順,沒有別的病,空氣新鮮,豬舍里沒有臭味,冬天不冷、夏天不熱。豬舍在設計之初就確保了有足夠的溫度調節(jié)方式:太熱的時候通風降溫;冷的時候有地暖和陽光升溫,所以外面零下30℃的時候也敢通風,并且舍內溫度能達到零上20℃左右。這是非常好的一種養(yǎng)豬理念和模式,不單是為了省錢才這么辦,這是類似“南下”還是“北上”的戰(zhàn)略方向問題,當年毛主席選擇“北上”,經過艱難長征到達陜北,但這是勝利之路。如果當地不適合這個模式,則未必都要搞陽光豬舍,但要向這個方向努力,要因地制宜,遵循豬的生物習性和自然規(guī)律。他們講的養(yǎng)豬就是養(yǎng)腸道,養(yǎng)腸道就要優(yōu)化環(huán)境和營養(yǎng),說的非常樸素簡潔,真是大道至簡!你們的豬腸道好嗎?有便秘的問題嗎?吃的好嗎?有運動嗎?母豬難產嗎?背部有鐵銹線嗎?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的話,可以向他們學習。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說陽光豬舍養(yǎng)的豬就不感染非洲豬瘟,高劑量的非洲豬瘟病毒照樣“撂倒”它們,而是說它們不像普通豬舍養(yǎng)的豬那么“怕”非洲豬瘟!
36. 我們過去在錯誤的道路上走的太遠,我希望大家能不能往回走一走。就像習主席要求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養(yǎng)豬的初心是什么,我們應該向我們的祖先學習智慧,向優(yōu)秀的歐洲同仁學習智慧。現在歐洲人已經不搞我們這種養(yǎng)豬模式了,已經開始回歸自然了,給豬提供必要的福利。
37. 我們要深刻反思非洲豬瘟給我們帶來的教訓,不能再任由另一個什么“瘟”隨意欺負。要把我們的豬養(yǎng)好,把我們的養(yǎng)豬業(yè)升級換代,重建一個強大、“不易脆”的養(yǎng)豬業(yè),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個“破病”就把我們的養(yǎng)豬業(yè)弄殘了——過去一個豬高熱病、一個仔豬腹瀉、一個非洲豬瘟,就把全國的豬弄死好幾成!這種模式真是糟蹋豬、糟蹋養(yǎng)豬業(yè)。所以還是要重視生物安全,無論采用什么模式,生物安全是我們養(yǎng)豬最起碼的一個操作和日常行為。做好生物安全,做好飼料營養(yǎng)、環(huán)境控制和精細化管理,非洲豬瘟就是可防可控的。同時我認為在一個區(qū)域內在一個豬場內做好疫病凈化,包括非洲豬瘟的凈化、高致病性藍耳病的凈化甚至種豬的系統疫病凈化是完全可能的。
38. 未來的獸醫(yī)要干什么,還像過去那樣看病治病,天天剖檢、天天打針、天天喂藥?什么病都搞明白了,什么病都會治,我相信這樣的豬場絕對不會好。我認為我們將來要走預防型獸醫(yī)、管理型獸醫(yī)之路,要把疫病消滅在萌芽之中,我們叫治“未病”。我們都說扁鵲是神醫(yī),他能治“已病”。其實扁鵲的二哥和大哥更厲害,能治“欲病”和“未病”。大家最佩服會剖檢的,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開什么藥,但是世界上真正厲害的是會管理的獸醫(yī),他不治病,也不懂藥,但他懂豬、懂人、懂健康管理。
39. 簡單總結一下。非洲豬瘟是養(yǎng)豬業(yè)的“頭號殺手”,是人為的疫病,是可管理、可防可控的。基于生物安全的綜合防控是豬場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我們行業(yè)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大家都在期盼疫苗,但是我建議大家不要對疫苗寄予厚望,我們要立足于在沒有疫苗的條件下把豬養(yǎng)好。如果有了疫苗也不能認為疫苗能解決所有問題,疫苗不是萬能的。未來希望我們行業(yè)能形成共識,走凈化的道路。即便使用疫苗也是有條件的,分局部和區(qū)域的而不是大面積使用,否則將是一場災難。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娫挘?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